法治山东网         主编信箱:fzsdxwzk@126.com   新闻热线:0531-58755505
法治山东站头图
法治山东网logo 山东地图
今日聚焦
王小洪: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保驾护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统 > 他山之石

佛学祖师庐山慧远法师″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佛学思想体系初探

时间:2020-05-28 06:11:28  来源:法治山东网  作者:净兴
庐山东林寺慧远大师是东晋时最具影响的造诣高深的一位佛学理论家、思想家、佛教领袖,是我国著名的东方学(儒、道、玄学)学者,也是著名的经文翻译家,又是一位文学大家、著名山水诗人、中国寺庙园林园艺家。在哲学、美学、文艺学(游记、山水诗)、印度佛经文学等领域造诣深厚。
       庐山东林寺慧远大师是东晋时最具影响的造诣高深的一位佛学理论家、思想家、佛教领袖,是我国著名的东方学(儒、道、玄学)学者,也是著名的经文翻译家,又是一位文学大家、著名山水诗人、中国寺庙园林园艺家。在哲学、美学、文艺学(游记、山水诗)、印度佛经文学等领域造诣深厚。慧远大师终其一生 ,著书立说 、求经译典、结社念佛 ,为佛教中国化和中国化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如道安对弟子慧远赞许说“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 慧远大师能以严密的历史逻辑,宽广的学术视野和佛学家的使命感,责任感,担当感,从历史高度、现实精度和长远深度等多维度,将古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传统固有文化(哲学思想、文 化艺术等方面)深度融合,结合时值的中国社会(政治)实际和时代特征、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新型佛学、佛教,拓展中国佛法,将佛"慧″行"远",为推进佛教中国化和中国化佛教等多个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慧远大师在倡导弥陀净土佛教乃至佛学等方面提出许多独到而精辟的佛学观点,涵盖佛学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本文试从中国学术思想史背景下考察慧远佛教“三论”佛学思想体系,作些肤浅探讨,以期世人对佛学祖师慧远大师的法性学说的佛学思想、净土宗文化、净土信仰修持若干方面给予极大的关注和研究。
 
        一、  慧远佛教认识伦
 
       慧远大师提出了以“法性”为万法之本的思想。慧远大师著作《法性论》中,明确主张“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作为本体之法性的本质特征是不变性,认识论上讲的体悟,就是以这种不变之性为对象。他又以“无”来规范这个法性,“无性之性,谓之法性。法性无性,因缘以之生”(《大智论钞序》,《出三藏记集》卷十)。这是以“本无”来论法性,而诸法本无的原因,在于因缘,诸法缘起性空,“生缘无自相,虽有而常无”(同上)。有而常无,乃是性空假有。 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慧远大师提出了“形尽神不灭论”。法性在人自身,体现为决定形体的神识或灵魂,它的特性表现为,“圆应无生,妙尽无名,感物而动,假数而行。感物而非物,故物化而不灭;假数而非数,故数尽而不穷”(《沙门不敬王者论》,《弘明集》卷五)。这种无生无灭、无名无穷的精神本体与具有生灭变化的具体现象(比如肉体)之间的关系,犹如火与薪的关系,柴薪可以烧尽,而火是永恒的,“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  这种灵魂不灭论,为佛教的因果报应论提供了理论依据,慧远大师据此进一步讨论了三报论,慧远大师把报应区分为现报、生报、后报三种。现报是此生造业,此生受报,是现世报应;生报是此生造业,来生受报;后报是此生造业,而要到后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世才能受报。造业受报的主体就是这不灭的灵魂。 这里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涅槃的问题,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未有泥洹常住之说,但言寿命长远而已”(《慧远传》)。而慧远大师已自觉地意识到佛作为最高的存在,作为本体之“至极”,应该是“无变”、“无穷”的,没有生灭变化,永恒常住。慧远大师在给罗什的信中,特别请教了“法身”问题,慧远大师把法身与法性、涅槃都看作是同一个概念,都是真实的存在,这一点是与罗什有分歧的,罗什主张,既然一切皆空,所谓法身也是空的。慧远大师严格按照印度佛教的原理来解释,而慧远大师则以其中国文化的背景来进行独特的反思。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法可以理解为被认识的对象 ,认识的主体即为心,,心是与法相对应的范畴。性 ,体之义、因之义、不改之义 ,《唯识述记 》一本曰“性者体也 ”,《探玄记 》十八曰“性是因义。 ” 《大乘义章 》一曰“性释有四义。 一者种子因本之义 ,二体义名性 ,三不改名性 ,四性别为性。 ” 《大智度论 》三十一云 ,“性名自 有 ,不待因缘。 ” 《传心法要 》上云“ (性 )未曾生、未曾死 ,未曾有、未曾无 ,未曾秽、未曾净 ,未曾喧、未曾寂 ,未曾少、未曾老 ,无方所、无内 外 ,无数量、无形 象 , 无声色 、无音声 ”。 性 , 其实就是事物的 本质、本性。法性 ,又名实相真如 、法界涅盘等异名同体。 性之为体、不改 ,真如为万法之体 ,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 ,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波罗蜜经 》曰“众生无定性、犹如水上波 ,愿得智慧风 ,吹入法性海。 ” 《华严经 ・ 升须弥山品 》曰“法性者如前说 ,各法空 ,同为一空是为法性 ”。 从字面上解释 ,法性就是一切存在和现象的真实不变的本性和本质。《法性论 》的基本观点即“至极以不变为性 ,得性以体极为宗 ”。 其中“至极 ”和“体极 ”之“极 ”指涅盘 ,是寂灭、灭度的意思 ,指经过修行悟解而达到的最高境界 ;“性 ”即“法性 ”,即上面所阐述的一切存在和现象的真实不变的本性、本质、本体、实体 ;“体 ”为动词 ,指证悟体会 ,“不变 ”指泯齐生灭 ,非有非无的永恒状态。 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是涅盘以永恒不变为法性 ,要得到这种不变的法性 ,应以体证涅盘为最高目的 。 在这个基本的观点中 ,慧远大师强调通过得到和把握永恒不变的“法性 ”本体 ,就可以达到佛教的最高境界。庐山慧远继承了道安“有无均净”的般若思想,他在《大智论钞序》中说道:“有而在有者,有于有者也;无而在无者,无于无者也。有有则非有,无无则非无。何以知其然?无性之性,谓之法性。法性无性,因缘以之生。生缘无自相,虽有而无常。常无非绝有,犹火传而不息。夫然,则法无异趣,始末沦虚,毕竟同争(净),有无交归矣。”对于《法性论 》中的恒常不变“法性 ”本体 ,慧远在其晚期成熟思想著作中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阐述 ,最为直接的是《大智度论钞序 》中 ,他说 :生涂兆于无始之境 ,变化构于倚伏之场 ,咸生于未有而有 ,灭于既有而无 。 推而尽之 ,则知有无回谢于一法 ,相待而非原 ;生灭两行于一化 ,映空而无主 ,于是乃即之以成观 ,反鉴以求宗。 鉴明则尘累不止 ,而仪像可睹 ;观深则悟彻入微 ,而名实俱玄。 将寻其要 ,必先于此。 然后非有非无之谈。 方可得而言。尝试论之 ,有而在有者 ,有于有者也 ;无而在无者 ,无于无者也 。有有则非有 ,无无则非无。 何以知其然 ? 无性之性 ,谓之法性。法性无性 ,因缘以之生。 生缘无自相 ,虽有而常无。 常无非绝有 ,犹火传而不息。 夫然 ,则法无异趣 ,始末沦虚 ,毕竟同争 ,有无交归矣。在这一段中 ,慧远大师对“法性 ”本体和物质世界以及两者关系进行了阐述。 万物“生于未有而有 ,灭于既有而无 ”,人在这相对的生灭交相变迁中 ,“即之以成观 ,反鉴以求宗 ”,有被执着为“有者 ”,无被执着为“无者 ”,然而“有有则非有 ”、“无无则非无 ”,即执有而为有是非有 ,执无而为无是非无 ,这是因为“无性之性 ,谓之法性 ”,“法性 ”是无性、空性 ,是由于事物是由它派生出来的 。 事物本体“无自相 ”,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 ,不具有任何质的规定性 ,所以事物虽是“有 ”而“常无 ”,是虚幻不实、是无。 事物是常无 ,而不“绝有 ”,不是与“绝对 ”对立的 。正如薪火相传而不熄一样 ,法性和事物正像火与薪的关系 ,所以事物不能简单地归 纳 为“有 ”或“无 ”,而是从始至终为“虚 ”,完全虚净 ,有无融于一体 ,即法性。 这样 ,“法性 ”就成为一切世界万物的本体 ,既不是独立存在的有 ,也不是虚空的无 ,而是“非有非无 ”,是“无性之性 ”,它超越时空 ,并成为产生宇宙万物现象的总根源 ,成为慧远大师神秘本体论的基点 。
 
        二、  慧远佛教方法沦
 
        (一)理念方法,一是极乐观。极乐观即净土观。慧远大师著《法性论 》中的提出的“法性 ”本体论思想,慧远大师的佛学思想在继承道安“般若 ”思想的基础上向前推进 ,从“本无说 ”出发 ,着重宣扬了 神秘的法性本体论 ,这种神秘的“法性 ”本体论是慧远大师的佛教出世主义世界观的基础。 这种佛教出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 ,通过超俗出世的方法可以摆脱痛苦 ,到彼岸的佛国世界寻找极乐即净土 。二是往生观。《高僧传》载,“先是中土未有泥洹常住之说,但言寿命长远而已。远乃叹曰:‘佛是至极则无变,无变之理,岂有穷耶?’因著《法性论》曰:‘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这里的“至极”、“极”指的就是佛教解脱的最高境界“泥洹”(涅槃),到达这种境界,不仅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长生久视,而且还是一种“常住”、“无变”,脱离颠沛流离、三界轮回之苦的永恒状态。
 
        不论根机如何,三辈众生,发心愿生净土,一日至七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都能往生净土。释迦牟尼佛说: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慧远大师明知佛意,畅佛本怀,以顺阿弥陀佛慈悲愿心,于龙泉精舍,倡念佛三昧,发愿往生净土。经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由此可见,慧远大师法性思想体现在主张念佛涅槃,标志着由"性空"道安佛学思想"向与"法性″(法性"实″有)并举的"慧远″新佛学思想,开启了中国佛学从般若学向涅槃学的发展里程碑节点和中国佛学新境界,载入中国佛学史册。
 
         (二)实修方法。
 
        慧远大师在“问念佛三昧”中对佛教修行者是否真能见佛、与佛沟通,提出了种种疑惑:“念佛三昧,般舟经念佛章中说,多引梦为喻。梦是凡夫之境”,那么所见之佛不过是自己的想象而已,等等。慧远还向鸠摩罗什提问,佛的三十二相是依变化身还是依法身而修得,法身的寿命是否是无限的,“佛于法身中为菩萨说法”是否有四大五根身体器官,感应神通,是否“必先假器”,即是否需要借助四大五根这些身体器官才能感应。慧远大师修持念佛获得境象,主张如下:
 
        1、单体式念佛。单体式念佛(修行、修持),又叫自力式念佛。《无量寿经》的念佛,不仅强调心念,也含有口称之意。一是发心式念佛.  慧远大师在《念佛三昧诗集序》中,指出“功高易进,念佛为先。”慧远大师说:穷玄极寂,尊号如来,体神合变,应不以方。故令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缘以成鉴。鉴明,则内照交映,而万像生焉。非耳目之所暨,而闻见行焉。于是睹夫渊凝虚镜之体,则悟灵根湛一,清明自然。察夫玄音以叩心听,则尘累每消,滞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孰能与于此哉!以兹而观,一觌之感,乃发久习之流覆,豁昏俗之重迷。若以匹夫众定之所缘,固不得语其优劣,居可知也。慧远大师 发心念佛往生是以自身佛教领袖的修证为基础,不但自己率先示范发心,还兼劝师友结成莲社,共同发愿,以往生西方净土为指归。这种情形,就是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在人间的具体体现。而当时慧远大师这样导归时,《华严经》还没有翻译出来。所以,慧远大师发心最早的意义,是慧远大师在中国最早发了“摄取众生生净佛国土”的菩提心,并且有具体的实践。而此种菩提心的生起和实行,是极为殊胜、尊贵的,其恩泽所及直至末代久远,将给有缘众生带来真实的利益。据慧远大师往生前自述和与鸠摩罗什三藏的书信问答,我们知道,慧远大师于三昧中多次见佛。在《念佛三昧诗集序》中慧远大师说:“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慧远大师依《般舟三昧经》念佛修观,《般舟三昧经》中佛言:“菩萨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另大师自述:“穷玄极寂,尊号如来,体神合变,应不以方。故令人斯定者,昧然忘知”。以上所述慧远大师信顺经言,专修念佛,自己发愿往生净土,还有是慧远大师证得法身,在无量佛光的照触中,生起了无缘的慈悲,无碍的智慧,在这样的慈悲和智慧中,慧远大师被阿弥陀佛所摄取,人了弥陀愿海,进而开显了如普贤菩萨一样引导大众共生西方的宿怀。二是往生式念佛。阿弥陀佛告诉慧远大师说:“我以本愿力故,来慰告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又见佛驮耶舍、慧持、慧永、刘程之皆在佛侧。皆向前揖师说:“师志在先,来何晚也?”慧远大师对法净、慧宝说:“吾始居此十一年中,三见佛相,今复见之,吾生净土必矣。”又说:“七日之期,斯为渐矣。
 
         2,共修式念佛。共修式念佛,又叫群体(力)式念佛。慧远大师是净土信仰的念佛结社,是依据念佛三昧的修行方法,以期得见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与此同时又昭示出慧远大师的白莲社为净宗共修之始,亦被净土宗视作弥陀净土信仰的开端,并在后世称为白莲社,开后世结社念佛往生净土的宗风,慧远大师也被后人推尊为中国净土宗初祖。(1)体悟陈述。慧远大师念佛三昧定中的另一个体验是:“于是睹夫渊凝虚镜之体,则悟灵根湛一,清明自然;察夫玄音之叩心听,则尘累每消,滞情融朗。”可见在念佛三昧中, 他目睹、明了那些看似渊深凝固而实则是空虚镜的(身)体;又悟出了“灵(识)和根(相)湛一,清明自然”的道理。慧远大师体察到了,念佛“玄音之叩心听,则尘 (世所)累(业障)每消,(烦恼)滞情融朗”的亲身感受。正是如此,慧远大师才在序中称对念佛三昧赞到:“非天下之至妙,敦能与此哉!”慧远大师莲社的大众共修的念佛三昧之具体方法,在这篇序文中有所交待,这就是“玄音之叩心听,则尘累每消,滞情融朗。”由此可见他们念佛不但出声,而且讲究玄音之叩心听,念佛声音一方面要叩心,另一方面还要自己听得清楚。|(2)文献记载。慧远大师在其与隐士刘遗民等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也能了知有关社员修行的情形:“遗民精勤偏至,具持禁戒,宗(炳)、张(野)等所不及,专念禅坐,始涉半年,定中见佛,行路遇像,佛于空现,光照天地,皆作金色;又披袈裟在宝池浴。出定已,请僧诵经,愿速舍命。在山一十五年,自知亡日,与众别已,都无疾苦,至期西面端坐,敛手气绝。”此段文字中的“专念禅坐”,又说明了庐山东林寺莲社是以念佛以修定,以期达到舍命时,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念佛结社始于元兴元年(402)七月,在慧远大师的主持下,刘遗民等一百二十三人,同在庐山般若台精舍无量寿佛像前举行斋会,发誓往生西方,由刘遗民撰写发愿文。其文云:惟岁在摄提(摄提指寅年)秋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 慧远大师贞感幽奥,宿怀特发,乃延命同志,息心贞信之士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台精舍阿弘陀像前,率以香华,敬荐而誓焉。  (3)体验示范。慧远大师的念佛三昧,是出声念阿弥陀佛,以玄音之叩心听以得专思寂想,以见佛,以期得生西方极乐世界。慧远大师的白莲社为净宗共修之始;慧远大师的德才感召一大批东晋的文人贤士。其修行不忘护教、不忘接引众生。慧远大师不仅确切地修此念佛三昧,而且对念佛三味的内涵境界,摸得清清楚楚。慧远大师由入三味,见佛,往生,形成其净业修证的脉络路向。慧远大师之念佛,首先着重凝观禅定,入三昧境界,即可随宜应物,显现妙境,终能见及佛境。受佛力法力之加持,坚固皈命西方极乐世界之愿心,命终得以上品往生。慧远大师这种别具一格的念佛思想与实践,在当时的佛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为净土宗在中国生根广被,作出了重大贡献。古印度净土教在中国传布伊始,尽管有《无量寿经》、《般舟三昧经》等译出,然人们尚持观望、试探的态度,有没有阿弥陀佛,遥远的界外是否存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些疑虑一方面要靠经典圣言量化解,另一方面,人们更希望有一种“验证”。这种“验证”,对净土教在中土的传播,关系重大。慧远大师以渊博的佛学造诣,以精勤专志的修持,向中国佛学界提供了这种“验证”,不仅是一人的验证,而且是莲社作为团体的验证——在禅定中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胜境,与佛典所记载的无二无别。慧远大师以一代佛学领袖的德望向世人作出的验证,震撼着中国广大信众的心灵,为净土教在华夏的流布,注入了巨大的动力。中国人从此建立了一个永不倾覆的终极目标:念佛求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轮回生死之苦,亲证穷玄极寂的自性如来。同时,慧远大师以自己的佛法实践昭示:惟凭自力坐断生死殊不容易,在自力基础上皈投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方是了生脱死的稳妥道路。慧远大师对中国民众的这种贡献,堪称如来使者,真报佛恩。
 
        三、  慧远佛教目的论
 
       《无量寿经》说:“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是故,弥勒,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慧远大师命刘遗民所作的《西方发愿文》开篇,刘遗民居士写道:夫缘化之理既明,则三世之传显矣。迁感之数既符,则善恶之报必矣。推交臂之潜沦,悟无常之期切。审三报之相催,知险趣之难拔。此其同志诸贤,所以夕惕宵勤,仰思攸济者也。深知靠自己修行,自因自果,决难脱离生死险趣,所以就每天朝乾夕惕,精进念佛,以期阿弥陀佛佛力救济,拔出生死轮回。纵览慧远一生的佛学、佛法、佛教生命历程。慧远大师亲身告诉佛弟子:“诸位君子前来此处修行,难道能够无意于求生净土吗?”这是每个佛弟子念佛修行终极目标,也是每个佛弟子寻求精神世界追求的目的地。通过观察慧远大师佛学、佛法、佛教最终归终为修持念佛往生净土“目的性”,实质上涵盖了人生论、心性论和修持论,经初步研究,经梳理后归纳为主要有三大方面:    
 
        一是“示范性目的”标本范例。时有僧济,追随慧远大师学习佛法,精通悟入佛法大要,年纪才过三十岁,便下山入城开座讲经,屡次地担任首座和尚教授大众。慧远大师对他赞叹说:‘能和我共同宏扬大乘佛法者,想必就是你吧!’后来僧济疾病沉重,于是至诚恳切期愿得生净土,专注观想阿弥陀佛的形像。慧远大师赠送僧济一枝蜡烛说:‘你可以专一心志忆想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僧济于是执持蜡烛倚靠着桌子,专注想念毫无散乱,又请大众僧为他诵《无量寿经》。到了五更的时候,僧济把蜡烛交给徒弟元弼,令他持烛,随众经行。僧济则暂时卧在床上休息,接着就梦见自己秉持一枝蜡烛,凌空而行,见到阿弥陀佛将他接引安置于手掌中,遍至十方世界,然后便醒过来。僧济满心喜悦地说:“我只以一夜的时间观想忆念,便蒙阿弥陀佛接引。并自己省悟色身乃是四大假合,疾病痛苦的感觉现在已经全部消失。”隔天晚上,他忽然起身站立,眼光迎向天空,好像看到什么东西似的,并告诉弟子元弼说:“佛来了,我往生去了!”然后转身向西方而逝。当时正当极热的炎夏,经过三天而身体毫无变化,奇异的香气浓厚芳香。时年四十五岁。
 
        二是“体悟性目的”念佛结社。慧远大师公元402年,在慧远大师的倡导下,123人在庐山东林寺建斋立誓结白莲杜,共同发愿往生西方安乐净土,开启了我国西方净土信仰的先河。往生西方净土,依《无量寿经》下卷,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据慧远大师传记,慧远大师二十一岁,“闻安讲般若经,豁然而悟。乃叹曰: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便与弟慧持,投簪落彩,委命受业。既人乎道厉然不群,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此是出家、发心之动‘机。此后数十年间,慧远大师秉承道安法师的正统,翻译经律,弘扬教义,修持戒定,守护僧制,依自己修证而住持、弘扬佛法,声震诸方,名播异域,时人咸谓庐山为道德所居,则是修诸功德。据《净土圣贤录》:在东林寺建立后,慧远大师率众六时行道。既而四方清信之士,闻风而至者,百二十三人。远曰:诸君之来,能无意于净土乎。乃造西方三圣像,建斋立社。令刘程之造发愿文,“誓兹同人,俱游绝域,”是至心发愿。至“义熙十二年七月晦夕,于般若台之东龛,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回注上下,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佛告远曰,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又见社中先化者,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皆在侧。前揖曰,师早发心,何来之晚。远谓弟子法净,惠宝曰,吾始居此,十一年中,三睹圣相。今复再见,吾生净土必矣。”
 
       三是“往生性目的”终极归宿。据史书载,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西元四一六年)七月底的夜晚,在般若台东边的佛塔,慧远正从禅定中出定,见到阿弥陀佛,广大的身相遍满虚空,在清净的圆光当中,有无数化佛,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则在左右相侍而立。又见到极乐世界的水流光明,分为十四支,上下回流,宣扬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的法音。阿弥陀佛告诉慧远说:“我以本愿力的缘故,来安慰你,你在七日后,当生我国极乐世界。”又见到莲社中先化生西方的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皆在阿弥陀佛身旁,向慧远大师作揖问讯说:“大师发心最早,怎么来得这么晚!”慧远告诉弟子法净、惠宝说:“我从最初到庐山安居至今,十一年之中,三次见到西方三圣的圣像,今天又再一次见到,我往生净土是决定不移的了!”因此自己制定遗戒,到八月六日,端坐入寂,享年八十三岁。佛佛相念,心心相印,慧远大师畅佛本怀,往生净土乃弥陀本愿力所成就,以此念佛决定往生净土。昙鸾大师说:“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佛如来本愿力故”。弥陀的本愿力,十八愿成就文说:“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念佛之时,往生净土,即得确定,即住不退转之位,次生往生净土成佛。
 
    (文/净兴)
 
参考资料
 
   1,《净土宗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佛学思想》  通灵网     选自《净土宗教程》大安法师著  http://www.tlfjw.com/fojiao-851101.html
   2, 《  慧远的佛学思想》:方立天   《 白人岩 》   2018-06-2
   3,《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的往生之道》百家号  橐驼子   2017-05-01
   4,《略述慧远大师的净土观》纯祥法师  2014-07-23     http://www.liaotuo.org/fjrw/hcrw/cxfs/92927.html
   5,《 莲宗初祖——慧远大师》   地藏孝亲网    http://www.dizang.org/fjrw/zr/001.htm
   6,《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的往生之道》  橐驼子 百家号   17-05-0112:47
   7,《慧远大师净土思想》 通灵网    转自于庐山龙泉寺极乐之光网站   http://www.tlfjw.com/xuefo-821315.html
   8,《庐山东林寺净土宗祖庭文化的前世今生》(净兴 )  中国庐山网。世界遗产 >。人文圣山   2018年07月27日
   9,《莲宗初祖慧远大师与东林寺净土祖庭文化》  净兴   庐山旅游网     2018年07月05日
   10,《庐山东林寺"中国化"的佛教净土"智慧文化"现象探寻》   净兴   中国文化观察网 :2018-07-30
   11,《中国文化观察网 • 理论 • 正文
庐山慧远开创佛教中国化、本土化、大众化的新时代》净兴  中国文化观察网 2018-07-31
   12,《弥陀佛国″与"东林学″宗教文化意蕴》净兴   佛教在线  2020年05月09日 
   13,《 "弥陀佛国"与"东林学″》净兴  佛教在线 2020年05月10日   
   14,《《庐山净土初祖慧远:般若"慧″文化与行"远″修持实践现象探析》净兴  佛教在线   2020年05月11日 
    15,《张雪松:庐山慧远佛学体系是如何炼成的》  张雪松    凤凰网华人佛教   2019年05月22日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省应急厅举办省直机关“党支部建设示范点”授牌仪式暨党建文化观摩活动
省应急厅举办省直机关
山东省公安厅举行厅机关民警荣休暨从警荣誉纪念仪式
山东省公安厅举行厅机
杨原田调研律师党建工作
杨原田调研律师党建工
省委政法委机关理论学习中心组就加强政治建设进行集体学习
省委政法委机关理论学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备案信息
本站已注册国际中文域名:齐鲁普法网.com 法治山东新闻网.com 法治山东网.com 法治山东.com 法制山东网.com 法治山东新闻网.net 法治山东网.net 法治山东.net 法治山东新闻网.cc 法治山东网.cc 法治山东新闻网.tv 法治山东网.tv